日前,廣東省中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山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中山市慈善總會、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山市清風自游人公益服務中心、中山市職工服務類社會組織聯合、中山市總商會、中山市共同長大公益服務中心等7個社會組織經過申報、初評、答辯、實地考察、最終評審等環節後,被認定為該市首批樞紐型社會組織。
  “有了樞紐型社會組織這個身份,不僅認可了你的“江湖”地位,也讓你的“追隨者”有了方向和依靠。”這是中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李博對社會組織被“樞紐”後的一種解釋。
  據統計,截至2013年年底,中山市登記備案的社會組織有2170家,同比增長31%。如何讓培育發展一手更硬,讓規範管理一手更強,樞紐型組織體系的構建工作作為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課題,被列為中山市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項目。
  巧借東風,實現體制內青年社會組織華麗轉身
  “首批評選率先考慮選好市級龍頭,就像培育龍頭企業一樣,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社會組織。既要在同類型、同行業、同地域的社會組織中發揮核心帶動作用;又要通過項目合作、資源共享、工作指導等方式,促進其團結的社會組織共同發展;同時要發揮其政治引領作用。”中山市社工委負責同志說,“首批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認定工作,引入了第三方評審機制,即委托中山市社會發展研究院,對申報單位組織專家評審,從“服務實力”、“聚合能力”、“樞紐活力”、“發展潛力”、“自身建設”五方面進行綜合評審。”
  中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作為團中山市委探索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構築“5+2+N”的青少年領域樞紐型社會組織體系的重要成員,在本輪樞紐型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的變革中脫穎而出。“通過構建樞紐型組織,既可暢通政府、社會組織的對話合作渠道,又能以伙伴關係“接地氣”,形成資源共享、協助互動的良性的生態循環。”李博說,“我們在認定工作中力求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申報條件中明確要求申報單位“須與20個(含20個)以上的相關社會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係,獲得10個(含10個)以上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的聯名推薦。”
  中山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10多年來,不斷打造“晨曦行動”赴邊遠山區扶貧助學、“綠色中秋”環保行動、“快樂暑期”幫扶貧困新老中山人子女項目、“同一藍天”青年才藝選拔大賽等數十個品牌活動,廣泛吸引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同時,利用其社會的“江湖”地位,整合社會資源,有意識地孵化培育應急救援、敬老助殘、網絡文明等各領域志願服務隊伍;推動24個鎮區志願服務總隊升格為青年志願者協會,全部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由其催生裂化出的慈善愛心店、中山市青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中山市青志情感護理中心等服務機構也相繼註冊。
  團中山市委書記丁凱指出,社會問題的複雜化讓我們看到,志願服務不能再依賴“聚而為兵,散而為民”的游擊戰模式,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認定,為志願服務專業化的組織和運作以及志願者的技能拓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創造了志願服務成長壯大的生態環境。
  據瞭解,除7家入選組織外,中山市私營企業協會、中山市環境科學學會、小欖鎮商會、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導師協會、中山市知識界人士聯合會、橫欄商會6家機構被納入樞紐型社會組織重點培訓計劃。
  社會認同,草根青年社會組織茁壯成長
  “我們這些草根終於有身份了。”清風自游人負責人李坤岳興奮地說。清風自游人公益服務中心成立逾10年,活躍會員超過3萬人,組織公益活動超過100項,堅持關註弱勢、熱愛生命、親近自然和享受生活的公益理念,致力於以興趣帶動青年參與公益志願服務的民間志願隊伍,這次成為首批樞紐型社會組織認定工作中唯一被認定的草根社會組織。2013年,在團中山市委的支持和協助下,該組織已成功註冊為民辦非營利機構,並已孵化出10多個民間社會組織。
  當下,有大批草根社會組織自發行動,活躍在扶貧、環保、助學、社區服務等社會各個領域和層面。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認定,增強了草根社會組織的社會認可度,也有助於共青團廣泛搭建青年社會組織跨域合作平臺,對團屬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再造,以專業化轉型的形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從而推動政府、企業和青年社會組織多元化合作。“獲得樞紐型社會組織的認定,就等於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這讓我們繼續做公益有了盼頭。”李坤岳說。
  提及中山市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李坤岳說,這不僅是清風成功創建樞紐型社會組織的關鍵一步,也徹底改變了草根的他們過去“做一天和尚挑一天水的”的狀態,而這一切有賴於他們的好伙伴——共青團。
  據介紹,團中山市委為清風自游人量身定製了系列的樞紐型社會組織規劃藍圖,包括主動與當地企業溝通,擴建場地,減免租金;聯合鎮區一級團組織,爭取當地政府資金、項目等資源傾斜等。以汽車文化帶動公益項目的中山車友會、以影像記錄公益事件的影視工作室以及拯救邊緣青年的“揚聲工作室”等社會組織,有的由清風孵化成長,有的“投靠”清風得以重生。
  “現在有了“身份”,我們真正“長大”了。”李坤岳說。“有了資金和政策的扶持,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裂變出更多的細胞,並且有能力為更多的‘小草根’提供咨詢服務、項目指導、資源支持,幫助他們在公益平臺上大展拳腳。”
  多措並舉, 培育適宜樞紐型社會組織發展土壤
  中山市日前認定的7家首批樞紐型社會組織覆蓋青年志願服務、社區服務、工商經濟、職工服務、兒童服務、文化服務等領域。對被認定的市級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樞紐型組織,或發揮樞紐型作用的人民團體,中山市社會管理與創新專項資金給予20萬元的啟動資金扶持,其中第一年安排10萬元,第二和第三年分別安排5萬元。另外6家社會組織納入樞紐型組織培育計劃,分別獲得5萬元的資金扶持。
  據悉,樞紐型組織認定期限為3年,認定期滿後由認定委員會組織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3個等次。評估結果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保留樞紐型組織資格;不合格的撤銷資格。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明年起樞紐型社會組織認定工作將突破培育領域,一是在橫向領域,在科技類、體育類、長者服務、殘聯服務、“三僑”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新的樞紐,讓樞紐型組織的服務引導領域更廣;二是在縱向領域,在認定市級樞紐型組織的基礎上,培育發展鎮級和村居一級的樞紐,形成市鎮村三級的樞紐型工作體系。
  同時,中山市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已投入建設,擬於2014年內投入使用。該基地是經中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由社會組織孵化區和綜合區兩大功能區域組成,採取“政府引導支持、專業團隊管理、政府和公眾監督、社會組織受益”的運營模式,以孵化、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為核心目標,為入駐的初創型和成熟型的樞紐型社會組織提供不同的服務項目和內容。
  此外,《中山市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日前發佈,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將作為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其中一個子系統,為不同的社會組織設立一個“信用檔案”——分為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和失信信息。社會組織凡獲得評估等級,獲得地級市以上各項榮譽等都會被登記為“良好信息”,可優先獲得政府授權和委托事項,或資金支助和政策扶持,等等。社會組織失信將被限制或取消其參加公益招投標、政府購買服務以及一系列獲得資金政策扶持的權利。這是中山市政府放開社會組織登記後,首度規範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  (原標題:中山:給樞紐型社會組織辦個“身份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55oogz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